日前,中再資源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再資環)發布“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公告顯示,中再資源在2023年4月累計收到各類政府補助款項13,353,698.70元,均與收益相關,占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20.96%。
值得關注的是,中再資環此前已經在2月、4月分別發布了類似公告。據悉,今年1-3月份,該公司共收到各類政府補助款63,603,859.33元。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29,968,630.28元,占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47.03%,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33,635,229.05元,占本公司2022年末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的1.33%。
環保在線對其進行梳理統計,可知今年1-4月份,中再資環已累計收到約7695.76萬元的政府補助款,包括零星補助20.97萬元,地方財政支持1 128.97萬元,企業發展資金4198.36萬元,以及政府扶持資金3363.52萬元。詳情如下表↓
而按照中再資環的算法,2022年其凈利潤約6371.92萬元,同比下滑近80%,今年截至目前收到的政府補助已達到其中的67.99%。
公開資料顯示,中再資環是中國
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隸屬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旗下,主要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與拆解處理和產業園區固體廢棄物一體化處置。據年報披露,截至2022年底,中再資環共擁有13家子公司,其中11家主業為廢電的回收與拆解處理。
目前,中再資環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完善、穩定和優質的廢電器回收網絡,年拆解能力達到3,188萬臺,年拆解量占納入廢電處理基金補貼企業總拆解量的20%以上。其收入來源包括兩部分,一是獲取處理廢電相應的基金補貼;二是通過回收廢電進行拆解、分揀和部分深加工,將其中可用二次資源出售獲取收入。
中再資環還服務大型工業產廢企業,年回收處置各種產業園區固體廢棄物約24萬噸,環服公司創新產業廢棄物標準化B2B管控運營模式,可實現產業廢棄物由大型產廢企業到終端利廢企業之間的高效銜接。
近兩年,盡管政策層面支持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國內傳統消費市場仍“遇冷”,家用電器零售額持續下滑,亦導致后端拆解回收產業受到沖擊。2022年,中再環資部分子公司的物流受限,生產受阻,同比而言,廢電采購成本上漲,廢電處理量減少,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下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與預期目標差距較大。
不過綜合上述內容推測,中再資環今年或將借力補助,實現一波業績增長。
我要評論